精彩报道

【海艺节】各展绝技 天南地北木偶戏
2019-11-29 09:53:09      来源:泉州网

  提线木偶、掌中木偶、杖头木偶、皮影戏辅以现代多媒体技术,舞台效果更加恢宏大气

  在第六届中国泉州国际木偶展演上,提线木偶、掌中木偶、杖头木偶、皮影戏等纷纷亮相,这些传承了千百年的绝活都有什么艺术特点?在现代灯光、音效、场景技术的支持下,木偶戏如何演绎新的“大片”?且看记者细细道来。

《白蛇传》舞台效果更加恢宏大气

《朱鹮·朱鹮》利用开放式舞台,将木偶、皮影等充满陕西元素的民间传统艺术巧妙地融入剧中。

《少年孔丘》塑造了孔子勤奋志学的形象

晋江市掌中木偶艺术保护传承中心带来《玉骨鸳鸯扇》

《哪吒与三太子》有浓厚的“龙江皮影戏”韵味

泉州市木偶剧团表演《四将开台》(杨小玲 摄)

惠安县掌中木偶戏艺术保护传承中心带来《洛阳桥传说》

  提线木偶 千丝万缕牵出傀儡戏

  提线木偶是古老传统木偶戏的一种,表演时,艺人用线牵引木偶表演动作。

  泉州提线木偶戏,古称“悬丝傀儡”,源于秦汉。至今保存700余出传统剧目和由300余支曲牌唱腔构成的独有剧种音乐“傀儡调”,是我国不间断传承史最长、文化积淀和艺术积累最为丰厚的傀儡戏剧,精湛规范的表演技艺已成为我国提线木偶艺术优秀的珍稀范本和不争代表。2006年,泉州提线木偶戏入选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2012年,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优秀实践名册”,成为我国迄今为止入选这个名册的唯一项目。说到提线木偶传承,首推泉州市提线木偶戏传承保护中心,此次他们演出的是《古艺新姿活傀儡》,其中包括了许多泉州人耳熟能详的节目,诸如《小沙弥下山》《钟馗醉酒》《驯猴》《元宵乐》《命运傀儡》等。

  “傀儡木偶,南有泉州,北有温州。”所谓温州木偶戏,其实即平阳木偶戏。浙江省平阳木偶戏保护传承中心以提线木偶为主,集布袋木偶、杖头木偶、人偶等为一体,是一种综合型舞台表演艺术。该剧团的提线木偶表演技艺复杂,主要包括布线、钩牌系线与执掌、综合表演三大类。此次到泉州表演的是传统木偶剧《白蛇传》,传统的提线木偶演绎方式辅以现代多媒体技术,使得舞台效果更加恢宏大气。

  广东的 “五华提线木偶”则是于明朝初年由福建传入广东梅州,在五华及周边地区流行至今,是广东保存最为完整的提线木偶戏,至今保存着二十多出传统剧目和三十余出创新节目。此次到泉州表演的节目是《沙家浜·智斗》。

  掌中木偶 指掌之间演绎世间百态

  掌中木偶(俗称“布袋戏”)也是木偶戏家族中的重要一员。布袋戏艺术家用十根手指头操纵小小人形与动物偶形,演绎古往今来世间百态。

  此次木偶节,惠安县掌中木偶戏艺术保护传承中心带来《洛阳桥传说》,晋江市掌中木偶艺术保护传承中心带来《玉骨鸳鸯扇》。泉州掌中木偶,也称“布袋戏”,它是木偶家族中个头最小、表演最精细的品种。布袋戏的特长是演员用手指直接操纵,因而动作节奏明快,迅捷有力。指掌功夫又是其表演艺术的关键,演员运用偶人不同的立姿、头姿、手姿、步姿,塑造有内心活动的偶人形象。而“反套”(表现偶人“背手”)和“飞套”(偶人飞出,或腾空,或跃墙,套入另一只手)的操纵技巧,更令人惊叹。布袋演员有三个“自我”演员、角色、偶人,常双手同时搬演两个以上角色,一心多用,呼应自如。

  台湾的布袋戏又称为布袋木偶戏、掌中戏、手袋傀儡戏等,与泉州传统的木偶戏渊源很深。11月24日上午,来自台湾高雄的新世界掌中剧团的8名成员,在惠安崇武古城风景区内的舞台上给泉州市民带来一场精彩的《风云再起——偶之传奇》。该团团长王泰郎介绍,这次演出的节目是结合了当下环保热点的布袋戏,探讨关于环境保护的问题。

  杖头木偶 “举偶”表演融入现代元素

  杖头木偶,古代称“杖头傀儡”,是以木杖来操纵动作完成,它内部虚空,眼嘴可以活动,颈部下面接一节木棒或竹竿,表演者一手掌握两根操纵杆进行表演,因而又称“举偶”。

  11月24日,在惠安县文化中心,广东省木偶艺术剧院带来的木偶剧《神奇之旅》在此上演。该木偶剧院传承的是南派杖头木偶,木偶靠人托举,人用杖杆操控。因偶型较大,表演难度大,对演员的臂力、腰力要求高。这几年,该剧团也进行了创新,加入极强的声光电技术,营造了令人震撼的视觉冲击力。剧中的木偶类型让人大开眼界,变异大蚊子是以前没有的组合木偶,由八部分组成,有六条腿、一个头、一个腹部。八个人表演时,既独立又是组合。就连垃圾奶瓶、电池、塑料袋都由人来扮演,好似看了一部“科幻片”。再比如该剧团的老演员崔克勤独创木偶长绸舞,可以让手中木偶甩出长绸。

  江苏省木偶剧团(扬州市木偶研究所)也是我国杖头木偶艺术界的一支主力军,扬州杖头木偶被列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进入21世纪以来,《琼花仙子》等木偶剧,融入了大量现代音乐元素,不仅好看,也很好听,让观众们有着耳目一新的感受;而在人偶剧流行的时代,扬州木偶的《白雪公主》《葫芦娃》等剧,更是创下了全国巡演的纪录;到了现代,高科技3D全息投影的运用,更让舞台呈现更有层次感,配合演员的表演,让观众们有了更高级的观感。此次带来的剧目《神奇的宝盒》,开场时还是杖头木偶的呈现,而随着剧情的发展,各种木偶的出现不断带来惊喜,比如铁枝木偶,每个木偶都需要3名演员进行操纵,分别控制木偶的头部、身体、四肢,这就需要木偶在做出每一个动作时,3名演员都要一致,这样才能让木偶动作协调,形神兼备;比如灯光偶,在外太空时,为了呈现出科幻神奇的效果,演员身穿黑服,直接将灯光“穿”在身上,随着灯光的忽明忽暗,奇幻感十足;还有人型偶,比如山洞里的山鬼、海洋里的鲨鱼,这些木偶最重的达二三十公斤。

  由武汉人民艺术剧院创排的大型原创木偶剧《少年孔丘》是另一出杖头木偶戏。该剧根据蔺永钧话剧《孔子》中“少时志学故事”片段进行改编,塑造了孔子聪慧、孝悌、勤奋志学的形象。剧中既有演员在挡幕后操纵武汉传统的杖头木偶,也有演员在舞台上演绎一群爱好国学的小学生,木偶与真人、古典与现代融合。

  皮影戏 各地声腔带上不同风味

  皮影戏是一种以兽皮或纸板做成的人物剪影以表演故事的民间戏剧。表演时,艺人们在白色幕布后面,一边操纵影人,一边用当地流行的曲调讲述故事,同时配以打击乐器和弦乐,有浓厚的乡土气息。其流行范围极为广泛,并因各地所演的声腔不同而形成多种多样的皮影戏。此次来泉州表演的皮影戏也都带上了地方的风味。

  11月24日,在南安市人民会堂,湖南省木偶皮影艺术保护传承中心皮影戏《人鱼姑娘》亮相演出。《人鱼姑娘》,取材于安徒生童话《海的女儿》,讲述了美丽的小人鱼海妮对人间美好爱情的向往,活出生命精彩的故事。该中心皮影团团长张帆介绍,《人鱼姑娘》为2018年国家艺术基金项目,从剧本到舞台花费了三年时间创作。“对比传统的皮影戏,该剧目充分利用现代灯光技术并引进多媒体技术,使之与传统的皮影表演技艺相结合,极大地丰富了皮影戏的现代表现手法。”

  11月24日,由陕西省民间艺术剧院有限公司与洋县县委、县政府联袂打造的首部朱鹮题材音乐木偶剧《朱鹮·朱鹮》在安溪大剧院首演。该剧以保护生态环境为主题,以洋县人民世代珍爱国宝朱鹮,与自然环境和谐相处为背景,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重要思想理念用艺术手法呈现在舞台上。《朱鹮·朱鹮》没有采用普通的戏剧表演方式,而是利用开放式舞台,充分发挥陕西民艺的班底特色,将木偶、皮影等充满陕西元素的民间传统艺术巧妙地融入剧中,辅之投影、动画等现代表现手法。“老技艺”加“新科技”的融合,让舞台层次更加丰满。

  “龙江皮影戏”则是以哈尔滨市为中心,活跃在黑龙江省的北方主要皮影戏流派之一,具有独特的艺术风格。此次,哈尔滨皮影木偶剧院带来的《哪吒与三太子》是根据传统神话剧《哪吒闹海》改编的,此剧继承了传统“龙江皮影戏”的操纵技巧,传统光影的运用与现代科技的完美结合,迸发不一样的美感。 □记者 谢伟端/文 泉州市木偶剧团/供图(除署名外)

【编辑:黄冬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