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建设

循古向新 多元业态激活泉州古城
2017-09-09 06:17:20      来源:泉州网

  泉州网9月9日讯(记者许雅玲 实习生金雪君)循古向新,是泉州古城业态发展的路径选择。古城里的老字号、老业态、老风情是活的历史,“循古”即按照古城发展的定位和特点,保留好最原汁原味的泉州;“向新”则在传统建筑的“瓶子”里装入现代业态的“新酒”,积极引进酒馆、咖啡吧、茶馆、客栈等时尚休闲业态,丰富游客消费选择。

近年来,古城积极引进酒馆、咖啡吧、茶馆、客栈等时尚休闲业态,丰富游客消费选择。图为市民和游客在位于承天巷内的一家咖啡馆休闲。 (张九强 摄)

  近年来,古城积极引进酒馆、咖啡吧、茶馆、客栈等时尚休闲业态,丰富游客消费选择。图为市民和游客在位于承天巷内的一家咖啡馆休闲。 (张九强 摄)

  老业态

  立足品质 开展全方位创新

  作为千年古城,泉州的魅力就藏在这街头巷陌的美味里。如果把目光聚焦在西街到中山路一带,那吃上三天三夜也吃不完,谢记老味道四果汤、远芳小笼包、群众牛肉小点、亚佛润饼、水门国仔面线糊、钟楼肉粽……你所能想到的泉州古早味小吃,几乎都能在此找到。

  在开元寺对面的紫云屏背后,有这么一家茶饼铺,名叫“十八芝”。小巷悠悠,西街上繁华的街井气息似乎与它无关。一抬头,却能看到东塔屹立在那儿。据掌柜老李介绍,在选定冰饼作为茶饼铺主营产品后,他尝遍了市面上所能找到的冰饼,最终寻找到如今店里制作饼类的那位深沪手艺人,摒弃所有添加剂,决心还原真正的“古早味”。

  这款神奇的深沪冰饼,吃起来有点像绿豆饼,却有不放冰箱也能感到冰爽的口感,着实神奇。老李介绍,这种冰感源自于天然,饼馅只用蚕豆、绿豆、豌豆等几种豆子制作而成,放冰箱后,内馅也不会板结,依旧绵软。

  在物质极大丰富、需求日益多元化的今天,任何老字号都很难做到“一招鲜吃遍天 ”,坚守的同时,与时俱进研发新产品,实施多元化经营,已成为老字号企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法宝。

  泉州元宵圆老字号“海丝金凤”就在做这样的探索。继金鱼巷总店和南俊北路分店之后,海丝金凤最近在西街开了一家新店。除了元宵圆,该店还推出蒜蓉枝、月牙酥、三合面等闽南小吃礼盒,丰富了产品类型。为满足消费者的网购需求,该店还开设了微店及微信公众号,以年轻化的销售方式、现代化的物流配送,将传统老店做大做强。此外,还多次与企业、学校等合作开展元宵圆DIY活动,将泉州传统美食工艺发扬光大。

  新业态

  集聚人气 谋求古城年轻态

  鲤城区承天巷东连南俊路,西连中山中路,石碑“唐子城崇阳门遗址”立于其间,可以说,这里从古至今一直是泉州城中心。巷子里一幢与五落大宅“青砖徐”相邻、既独特又独立的三层楼建筑就是“赤子空间”。“赤子空间”包含服装、咖啡、理发、展览、阅读等综合业态,店内一楼售卖独立设计师品牌衣物,请来老师傅提供预约理发,二楼是巴浪鱼咖啡馆,同时具有影像展览功能。

  三年前,店主阿梅和好朋友一起在承天巷里开了这家店。作为闽南人,对红砖老房的闽南巷弄自然有亲切感。“赤子空间”所在的巷子正对着承天寺,得空了逛庙、街边吃花生汤,也就成了阿梅的日常生活。“一个城市最好的面貌就是传统业态与新业态都融合其中。”

  一年前,“赤子空间”举办了一场“阮这个角头——赤子周年影像展”(注:角头,闽南语口语词,意为这边、角落),展出了镜头下左邻右舍的日常生活,得到众多关注。在阿梅看来,角头生活就是“泉州本土日常生活文化”的一个缩影,这种日常生活才是古城最动人的地方。

  “赤子空间”的斜对面是一家名叫“泉州时光”的民宿,二当家白丁来自晋江金井。在白丁看来,民宿就是一个平台,可以延伸发展深度游、旅游手信等。白丁笑称自己经常充当“野导”,为客人推荐旅游路线。店里还为客人免费提供自制的“泉州时光·温陵游”地图,绘有市区的大街小巷,并提供旅游路线、主要景点、风味小吃、特色伴手礼的推荐,“连外国客人都能用”。白丁认为,正是咖啡馆、客栈等新业态的入驻,承天巷的商铺越来越年轻化,为古城集聚了更多人气。

  而在老城区新华北路,一个绿色美人鱼标识,最近悄然亮起。虽然是周末,还是有许多人早早来到这里,迎接知名国际咖啡品牌星巴克向泉州古城的又一声问候。据介绍,目前泉州共有14家星巴克,其中有2家在老城区。“泉州古城对年轻人有吸引力,我们也希望为这些年轻人打造别具一格的‘第三空间’。”

  伴手礼

  融入创意 把“古城印象”带回家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本土文创达人以古城元素为“创意底色”,设计出一系列“泉州风”伴手礼,让游客体验完古城新老业态,还可以把“古城印象”带回家!

  西街有家小店叫“乐城知礼”,走入店中,一股浓浓的“泉州风”袭来。钟楼、东西塔、清净寺、老君岩、朝天门等泉州地标建筑变身成为冰箱贴、微雕摆件、U盘设计图案;惠安女、招财风狮爷、镇宅风狮爷等公仔形的小摆件,小小的、萌萌的;还有各种手绘地图、手绘明信片,把泉州的风土人情,都画了出来。“现在很多年轻人对闽南本土文化并不是很了解,我们把泉州本土文化元素融入伴手礼的设计中,而且用漫画、QQ公仔等更符合年轻人审美的设计呈现,相信会引起年轻一代的关注。”

  走进位于新门街的“一整个夏天”美术馆,一场邂逅文化之旅就此开启。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堵明信片墙,一款款精致的明信片整齐地陈列,每一款明信片都生动地勾勒出别具特色的闽南风情元素,承载着底蕴深厚的古城文化。据美术馆负责人吴少鹏介绍,这些明信片是团队7年沉淀积累下来的关于泉州的作品集,便于游客购买邮寄。在这样的流通中,就有了文化的传播。

  古城业态发展引发关注,本报就此采访社会各界人士,倾听他们的意见建议。

  老业态携手新媒体

  西街原住民、鱼里堂古城旅游爱好者团队负责人周盈盈:古城新业态的涌现,我觉得是一种必然。现在的时尚消费主力军都是“85后”“90后”,建议依托新媒体打造全新的营销方式,比如在线直播等,让老字号的品牌效应更加凸显。部分传统产品也可尝试电商、微商、拓展加盟店等新型销售模式。

  引入体验式的年轻业态

  新门街“一整个夏天”美术馆负责人吴少鹏:如果泉州古城要进一步把旅游产业做大做强,我认为可以尝试更多地引入体验式的美学、书店、展览、轻食等年轻业态,也就是商业媒体都在谈的新零售或者消费升级。研究年轻一代的消费习惯,可以为古城业态的引入带来参考。

  限制不适合古城的业态

  新门街“水根行专卖店”店主蔡先生:老城区要引进新业态,就必须进一步对老旧的基础设施进行更新完善。希望政府出台政策,鼓励老城区业主参与老旧房屋改造。通过老旧房屋改造,带动新业态发展,进一步激发古城活力。同时,希望保留适合古城的业态,限制不适合古城发展的业态。

  文化资源向旅游资源转化

  鲤城区总工会副主席吴湘霖:解决泉州旅游的发展瓶颈、实现旅游供给侧改革的关键就在于如何实现泉州古城文化资源向旅游资源的有效转化。建议在遵循历史脉络、坚持文化传承的基础上,以穿越式视频导览、模块化演出留宿、全域化非遗体验、特色化内涵重塑来实现古城文旅资源的转化提升。

【编辑:黄冬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