泉州通客户端6月18日讯 15日至17日,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国际培训中心(亚太中心)、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国际信息与网络中心(韩国亚太中心)和福建省文化厅共同主办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实践国际培训”在泉州成功举行,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官员和数十个国家专家莅泉参会。
此次培训活动与受到国家艺术基金支持的中国“福建木偶戏后继人才交流推广计划”相结合,有效地向亚太地区宣介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中国经验。活动的承办者、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木偶联会中国中心副主席、泉州市木偶剧团团长王景贤说,泉州是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先行区的核心区,在“一带一路”建设中要再度出发。此次国际培训活动吸引了广泛关注,有助于提升泉州文化的影响力,重振古港雄风。
2012年底,“福建木偶戏传承人培养计划”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优秀实践名册”,这是我国迄今为止第一个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非物质文化遗产优秀实践名册的项目,泉州因此成为全球唯一一座拥有三大人类“非遗”项目的城市,中国也因泉州木偶成为目前全球唯一拥有三大人类“非遗”项目的国家。
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是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框架下设立的,共分三个类别,中国目前共有38个项目入选,泉州共有4个项目入选。同时,还有泉州主申报的南音、联合申报的中国传统木结构建筑(闽南民居)营造技艺两个项目入选“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泉州主申报的水密隔舱福船制造技艺项目入选“急需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泉州市在全国较早拉开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序幕。2004年,泉州被文化部、财政部确定为中国民族民间文化保护工程综合性试点,标志着泉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进入全国先进行列。2007年6月9日第二个“文化遗产日”期间,文化部公布设立第一个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闽南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标志着泉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进入了新的整体性保护阶段。
泉州提线木偶戏是泉州非遗项目中的“佼佼者”,古称悬丝傀儡,源于汉,兴于唐,盛于宋。宋元以后,即流传于泉州地区,俗称“嘉礼戏”,历经数百年传承不衰。泉州提线木偶戏的主要传承者——泉州市木偶剧团创建于1952年,60余年来剧团参加国际交流项目180多次,足迹遍及五大洲60多个国家和地区,荣获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人民友谊贡献奖”,赢得广泛的国际声誉,成为我国对外文化交流的“文化使者”。
联合国专家聚泉 交流“非遗”保护经验
今年恰逢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成立70周年,教科文组织倡导实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能力建设战略在全球范围内蓬勃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取得了有目共睹的成绩。此次培训班积极宣传《公约》精神,分享亚太地区优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实践经验,进一步提升亚太地区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能力。
此次国际培训活动吸引了文化部非物质文化遗产司副巡视员张兵、亚太中心主任许蓉、福建省文化厅副厅长陈吉、泉州市人民政府副市长周真平、韩国亚太中心主任许权、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资深培训师爱川纪子等出席了开幕式。来自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亚太地区各区域办事处代表、亚太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以及中国部分省市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者一百余人参加了本次培训活动。爱川纪子和张兵分别就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和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情况做了专题发言。中国知名文化文物学者吕品田、田青和郭旃等到场参加交流活动。
此次活动以专题发言、项目介绍、实地考察、交流对话等形式展开。来自中国、韩国、泰国、印度、印度尼西亚、瓦努阿图的8个优秀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代表,从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人才培养和可持续发展4个方面,深入探讨了非物质文化遗产在当代社会的存续价值和有效的保护、传承方式。其中,亚太地区仅有的两个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优秀实践名册的项目,即“印度尼西亚蜡染布制作技艺传承人培养计划”和“中国福建木偶戏后继人才培养计划”的代表就项目实践情况进行了详尽的介绍和现场展示。
据悉,2012年至今,亚太中心已举办10期培训,覆盖21个国家,受训人员近三百人。
提线木偶历代传承不衰 保护经验全球推广
活动期间,主办方组织了一批国际“非遗”保护专家走访泉州市木偶剧团,感受泉州木偶戏的文化内涵及其独特魅力。专家们不仅走进位于鲤城区通政巷的泉州市木偶剧团旧址,感受泉州提线木偶戏的发展历史和辉煌成就,还走进位于市区西湖畔泉州木偶剧院新址,这座现代的木偶剧院即将全面开放,包括主剧场和教习楼各一座,集演出、展示、传承传授和艺术产品研发等多功能为一体。该剧院的建成,对推动泉州提线木偶艺术水准提升、产业化发展、传承传播以及全市文化旅游业发展等方面将发挥积极作用。
在新泉州木偶剧院里,泉州市木偶剧团团长王景贤亲自担任主持人,向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官员和各国专家介绍泉州提线木偶戏,还为与会宾客奉上了一场提线木偶戏大餐。泉州市木偶剧团的精兵强将们献演了《驯猴》《元宵乐》和《若兰行》等经典剧目,还有创新节目《花好月圆》等,该节目表演者庄丽娥等“心手合一”的高超艺术,将提线木偶艺术与中国书法艺术有机融合,通过提线木偶写出“花好月圆”,现场每一位观众都震惊了。特别值得一提的还有泉州市刺桐幼儿园的孩子们参演的《森林欢乐颂》,让国际专家充分感受到泉州提线木偶戏深深根植在老百姓当中,传承从幼儿就开始了。
演出结束后,不少外宾上台与木偶和表演者合影,印度尼西亚文化学者Gaura Mancacaritadipura还向《驯猴》表演者泉州市木偶剧团副团长夏荣峰学习如何掌控“猴子”木偶,“在国外看过几次泉州木偶戏表演,每次看都觉得很棒,特别是这只猴子,惟妙惟肖。”
“泉州提线木偶不断为泉州创造新的文化亮点,一个个重大的文化事件在这里发生。”王景贤说,泉州木偶剧院建设后,泉州提线木偶将拥有全新的展示平台。经过60多年不懈努力,泉州提线木偶戏已从一个地方剧种,发展成为全省乃至全国的文化品牌,成为全世界最优秀的木偶戏之一。新剧院建设让一代代泉州木偶人不懈的努力和保护成果不断发酵,酝酿出新的亮点。
王景贤说,泉州提线木偶戏“走出去”,打开国际文化市场不是为了去赚钱,而是要让全世界了解和尊重我国的文化。剧院建成后还要引进世界优秀木偶剧团前来交流演出,让泉州人民也充分感受世界各地的艺术瑰宝。同时开展国际培训,让世界各地都有泉州提线木偶戏的热爱者、传播者和推介者,这样发展下去,泉州提线木偶戏的视野也会越来越开阔,发展步伐越来越快。
世界一流木偶艺术 独特魅力征服海内外
泉州提线木偶戏高超的表演艺术和成功的保护经验一直受到联合国的关注。早在2005年初,泉州市木偶剧团就应邀赴联合国总部(美国纽约)举办“2005联合国中国春节文艺晚会”,成为我国第一个应邀到联合国总部演出的剧团,截至目前也是唯一一个到联合国总部作专场演出的剧团。
“剧团演出了一台由《家礼献瑞》、《小沙弥下山》、《钟馗醉酒》、《驯猴》、《三打白骨精》和《闹元宵》等节目组成的木偶晚会,不但主题喜庆,而且较完整地体现了泉州木偶各行当的表演艺术和手段。”王景贤回忆说,这场演出成功将提线木偶戏推向世界。
“这是一次‘开疆拓土’的演出。”回忆起2005年泉州市木偶剧团在联合国总部举行首届“联合国中国春节文艺晚会”专场演出的场景,美国华纳国际文化中心总监王凡至今还有些激动。该活动是联合国首次以一个国家的节日举办专场演出,泉州市木偶剧团成为第一个到联合国总部举办专场演出的艺术团体。王凡认为,只有泉州提线木偶戏才能让自己有足够信心征服这些来自“不同国度、不同民族、不同文化”的特殊观众,不愧是“世界一流木偶艺术”。
过去数十年来,泉州提线木偶戏一直活跃在国际文化交流大舞台中。2002年1月,经中国艺术研究院推荐,泉州提线木偶戏同昆曲等10个项目,被联合国亚太文化中心列入“传统民间表演艺术数据库”。同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木偶联会(UNIMA)批准成立中国中心,王景贤任国际木联中国中心副主席。
2008年8月8日晚,这是海内外泉州人引以为豪的夜晚。在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泉州提线木偶在上篇《灿烂文明》戏曲篇章中领衔登场,表演曾获第十届文华奖的《古艺新姿活傀儡》的核心部分《四将开台》,以独特的方式向全世界展示中国戏曲以及泉州提线木偶的魅力。
2014年新年伊始从澳门传来喜讯,由中华文化促进会、凤凰卫视主办的“智慧东方——2013中华文化人物”颁授典礼成功举行,泉州市木偶剧团团长王景贤与何鸿燊、席慕蓉、陈可辛等12人获2013年度“中华文化人物”称号。这是中国木偶界的骄傲,王景贤是全国木偶界获此殊荣的第一人,消息传开后国际木偶联会中国中心和中国木偶皮影学会先后发来贺电,祝贺王景贤获此殊荣。
通过提线木偶戏 扩大泉州文化影响力
近年来,泉州文化越来越受到国际瞩目,前两年泉州刚刚荣获我国首个“东亚文化之都”,今年11月份第14届亚洲艺术节将在泉州举办,在亚洲艺术节期间将举办第四届中国泉州国际木偶节。
早在1986年,我市成功举办“首届中国泉州国际木偶节”,泉州市木偶剧团与来自奥地利、英国、民主德国、日本、菲律宾、香港等国家和地区及上杭、漳州等地的木偶界同行进行交流;1990年,我市成功举办“第二届中国泉州国际木偶节”,泉州市木偶剧团与来自美国、奥地利、哥伦比亚、意大利、西班牙、罗马尼亚等国及台湾、香港等地的同行交流;2000年,我市成功举办“第三届中国泉州国际木偶节”,泉州市木偶剧团与来自英国、西班牙、比利时、日本、新加坡、香港等国家和地区及辽宁、浙江、江西、龙岩、漳州等地的同行切磋交流,同时举行“中国木偶与巴西面具联合特种邮票首发式”。
王景贤说,此次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实践国际培训活动是第14届亚洲艺术节和第四届中国泉州国际木偶节的预期国际文化交流项目。在“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先行区”建设中,文化要先行,泉州文化要起支撑作用,要充分发挥泉州文化资源和文化遗产的资源优势,打响自己的文化品牌。泉州提线木偶戏是我市最具国际影响力的文化项目之一,今后要常态化举办泉州国际木偶节,通过泉州木偶吸引更多国际关注的目光,进一步将泉州提线木偶推向国际,扩大泉州文化在全球的影响力。
“早在宋元时期,泉州就是国际化大都市,文化影响力远播世界各地。”王景贤说,泉州有着非常丰厚的文化遗产,所积累的经验、保护的财富和拥有的资源都是出类拔萃的,在国家“一带一路”建设中泉州文化要再度出发,要勇立潮头,走在全国前列。因此,今后要下更大力度宣传泉州非物质文化遗产,在更高的站位推广泉州提线木偶戏,再次让世界人民知道刺桐港,喜爱泉州城,让泉州优秀的文化远播世界各地,使泉州向国际化城市挺进。
(记者陈智勇 通讯员戴勋)
【编辑:黄冬虹】